广东省残疾人培训就业年活动成效显着,2011年全省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12681人,超额完成中国残联下达的1.1万人的任务。
中国残联确定2011年为“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根据中国残联的部署,广东省残联制定出系列活动计划,并联合广东省人社厅成立残疾人培训就业年活动领导小组,确保就业年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各市、县残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使之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一、广泛调查 了解需求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各地残联印发《城镇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状况调查表》,充分发挥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广泛开展入户调查,逐户进行实名登记,建立残疾人就业、失业和培训需求档案。全省共登记就业年龄段的城镇残疾人38378人,其中失业登记26159人,职业培训需求登记人18340人,为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省残联制定了中期检查方案和内容,分别对地级以上市及部分县、市、区进行抽查,检查有效促进培训就业实名制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年度培训人数为9171人,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12681人,新增就业残疾人稳岗率达到90%,超额完成中国残联下达的今年新增11000城镇残疾人就业的任务。
二、以就业为导向 多形式开展职业培训
各地残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城镇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和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残疾学生为主要培训对象,多形式开展培训,如举办盲人按摩培训、syb自主创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订单培训等。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要求,有的输送到挂牌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培训;有的送到职业技能院校参加学历教育或短期实用技能培训;有的举办专门的技能培训班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就业服务中心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全省共建立培训基地174个,其中省级14个,市级35个,县级125个,全年培训城镇残疾人9171人。
江门市开拓三种培训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第一种模式是依托规模较大、效益较好、适合残疾人就业,且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建立技能培训基地,实行岗位技能培训,全市建立了4个这种基地。第二种模式是依托技术学校,建立学历技术培训基地。新会区依托时年高级技工学校建立了这种培训基地。第三种模式是依托种养大户或养殖公司建立扶贫培训基地。开平市、鹤山市、蓬江区均建立了此种模式的扶贫培训基地。至年底,江门市各级共投入培训资金193万元,依托三种模式培训了742名残疾人,有338名实现了就业。
三、收集用工信息 组织专场招聘会
各级残联加强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沟通,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定期向残疾人公布,组织召开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搭建桥梁。全省共搜集残疾人用工岗位13152个,其中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空缺岗位9030个,创业岗位开发2044个,其他岗位2078个。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454场,其中省级2场,市级220场,县级232场,为残疾人提供岗位介绍2万人次。深圳市统一召开残疾人招聘大会,并在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光明等6个区设立分会场,172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共提供668个残疾人用工岗位,有631名残疾人参加应聘,其中224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中山市有85%的镇、区举办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1360个就业岗位,使一批残疾人获得就业,其中有30多名肢体残疾人成为大型超市的收银员。
四、跟踪帮扶 做好稳岗服务
为确保稳定就业,各地对成功就业的残疾人跟踪回访,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对培训后实现就业的残疾人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为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环境及设施、设备改造补贴,帮助解决残疾人就业环境障碍、岗位不匹配、专业技能不适应等就业不稳定因素,使就业的残疾人稳定在岗。在全省新增就业的12681人中,跟踪回访了8768人,稳定就业率达90%。深圳市新增就业残疾人565人,通过跟踪回访,为264人落实了就业补助政策,使稳岗率达到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