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众聚焦]:近五年中国PC市场价格先扬后抑,与原料走势关联度明显减弱

2020-2024年,中国PC现货价格先扬后抑。上游原料是长周期价格变化的核心影响因素,但自2023年开始,供需层面的影响愈发明显,成本端的影响则不断减弱,双酚A-PC的价格相关系数由2022年的0.93,下降至2023年的0.44,2024年则降至0.50。

PC价格大涨后持续走低,2024年均价创历史最低水平。

2020-2024年,某国产PC华东市场均价最低值出现在2024年,为13507元/吨,最高出现在2021年,为24526元/吨,振幅65%。其中,2020-2021年9月中旬,PC均价持续上涨,2021年9月下旬至2024年则持续走低。周期内PC价格波动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分别为2020-2021年9月中旬的上涨期,2022年9月下旬-2024年的震荡下行期。

图 2020-2024年华东PC现货市场月度价格走势图(元/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2020-2021年9月中旬,国内PC价格变化主受原料双酚A的影响。疫情期间原油被压至20-30美元/桶,大宗商品市场集体破位下跌,多创历史最低水平,而PC原料双酚A也跌至7000元/吨以下的历史底位。之后,原油自低位反弹,带动上游原料,双酚A受成本及供需利好的共同驱动,价格快速上涨并达到历史最高值30000元/吨附近。而尽管PC自身供需乏力,但强烈成本压力推动下,PC价格跟随原料被动上移,本轮涨势于2021年9月达到峰值。

2021年下旬-2024年,该阶段内PC价格的驱动因素由原料端切换为供需基本面。2021年起,原料双酚A行业再次迎来快速发展期,国内供应大幅宽松,市场价格迅速走低,由近高点30000元/吨暴跌至2022年末的10000元/吨附近,PC成本压力得以释放,但由于该阶段PC行业仍处扩能周期内,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因此价格亦跟随原料同步走低;2023年起,中国PC集中扩能基本结束,存量产能得以消化,行业供需增速失衡矛盾得以缓解,市场价格的波动主受自身基本面影响,原料端下降至次要地位。

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周期错配,近两年走势关联度极低。

PC的主要原料单体为双酚A,不同生产工艺的PC原料单耗均接近0.9,因此双酚A对PC的成本影响最大。近几年来,中国PC行业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多数PC生产企业已实现双酚A装置的配套,部分甚至配套上游酚酮乃至全产业链。基于双酚A在产业链中的中间体位置及下游消费行业主要为PC和环氧树脂,导致其产能过剩程度远超下游PC。

2020-2024年,PC与双酚A均先后进入高速发展期。尽管行业规模不同、发展速度不同,但产业链上下游在高速发展期内,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因自身供需矛盾剧烈导致行业亏损加剧,进而价格波动高度贴合原料的趋势。在PC端,表现的是与双酚A相关性的提升,在双酚A端,则是表现为其价格与上游原料的联动。

图 2020-2024年PC及双酚A半年价格走势对比图(元/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2020-2024年,PC与双酚A的相关性由强及弱,行业扩能步伐趋缓是主要驱动因素。

2020年-2022年,中国PC产能快速扩张,行业发展供需失衡严重,但原料双酚A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其供需紧平衡利好驱动下,价格及利润均不断走高,给扩能中的PC带来极大成本压力。在该周期内,PC行业受自身供需失衡矛盾所累,始终徘徊在生产成本线附近,价格波动主要受到成本端的影响,因此上下游价格走势也表现出较强的关联度

2023年-2024年,PC行业进入减速发展期,产能扩张大幅放缓,而下游需求维持相对平稳增速,供需压力有所减缓,受成本端的影响有所下降,但双酚A行业则迎来高速扩能周期,市场价格大幅走低并持续在成本线下方运行。上下游产业发展再度进入错配期,价格走势关联度也随之明显下降,2024年关联系数仅有0.5,上下游走势关联度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