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漢字源流,詳細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

寅,漢語一級字,讀作yín,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從函中請出箭矢,引申指恭敬,又引申為對同官的敬稱,後借作十二地支的第三位,又表示農曆正月、五行中的“木”和十二生肖中的“虎”等。《說文解字》認為是“髕也”。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中文名:寅拼音:yín注音:ㄧㄣˊ古字:𦦚、𡓵、㝙、𢁐、𡩪結構:上下結構部首:宀字碼1:U:5BC5;GBK:D2FA;鄭碼:WDKO字碼2:倉頡碼:JMLC;四角碼:30806五筆:PGMW總筆畫:11畫筆順:丶丶フ一丨フ一丨一ノ丶字級:一級字(2452) 平水韻:上平四支,上平十一真

漢字源流,詳細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演示,各體書法,音韻匯集,

漢字源流“寅”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寅,會意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寅”字(圖1、圖2)由“矢(箭矢)”和“口(箭函)”組成,表示從函中請出箭矢之意。金文中的“寅”字(圖3、圖4)將“口(箭函)”訛為“雙手”,小篆中的“寅”字(圖5)進而將“雙手”訛為“箭頭”,經過隸書字形(圖6)後楷書寫作“寅”。在字義上,“寅”字的本義“從函中請出箭矢”,引申指“恭敬”,又引申指“對同官的敬稱”,後借作“十二地支的第三位,與天干搭配來紀年、月、日、時”,又表示“農曆正月”等。詳細釋義讀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yín動詞推演。deduce顧野王《玉篇·寅部》:寅,演也。前進。move forward《爾雅·釋詁上》:寅,進也。名詞十二地支的第三位。星次的序數之一,指十二星次中的“析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坤部》:寅,又以命天體之十二宮。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指農曆正月。Lunar January房玄齡等《晉書·樂志上》:正月之辰謂之寅。建寅與天干相配,用以紀日。上寅用以紀時,即凌晨三點至五點。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3 a.m. to 5 a.m.王充《論衡·說日》:五月之時,日出於寅,入於戌。寅半表示五行中的“木”。wood王充《論衡·物勢》:寅,木也。指十二生肖中的“虎”。Tiger王充《論衡·物勢》:寅,其禽虎也。寅人對同官的敬稱,泛指同僚。fellow officer墨浪子《西湖佳話·六橋才跡》:若論小弟,有眼無識,也不該邀寅兄去而復返。寅僚通“殥”,邊遠之地。border area沈約《大壯舞歌》:君臨萬國,遂撫八寅。八寅姓。嵇璜、劉墉等《續通志·氏族略六》:寅,見《姓苑》。形容詞恭敬。respectful《爾雅·釋詁下》:寅,敬也。寅畏強。strong;forceful顧野王《玉篇·寅部》:寅,強也。水在地下潛行的樣子;一說指大。今作“濥”。《淮南子·說林訓》:寅邱無壑,泉原不溥。寅邱深,今作“夤”。deep蘇軾《乞詩賦經義各以分數取人將來只許詩賦兼經狀》:然天下學者寅夜競習詩賦。寅夜像正月陽氣上升萬物始蘇而動的樣子。《史記·律書》: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參考資料:)古籍解釋說文解字【第十四下】【寅部】寅,髕也。正月,尚氣動,去黃泉,欲上出,陰尚彊,象宀不達,髕寅於下也。凡寅之屬皆從寅。(徐鍇曰:“髕斥之意,人陽氣銳而出,上閡於宀𦥑,所以擯之也。”)弋真切。𡓵,古文寅。說文解字注【卷十四】【寅部】寅,髕也。註:髕,字之誤也,當作“濥”。《史記》、《淮南王書》作“螾”。《律書》曰:“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天文訓》曰:“斗指寅則萬物螾。”高註:“螾,動生皃(貌)。”《律曆志》曰:“引達於寅。”《釋名》曰:“寅,演也。演生物也。”《廣雅》曰:“寅,演也。”《晉書樂志》曰:“正月之辰謂之寅。寅,津也。謂物之津塗。”按《漢志》、《廣雅》“演”字皆“濥”之誤。【水部】曰:“濥,水衇行地中濥濥也。”、“演,長流也。”俗人不知二字之別,“濥”多誤為“演”。以“濥”釋“寅”者。正月陽氣欲上出。如水泉欲上行也。螾之為物。詰詘於黃泉。而能上出。故其字從寅。《律書》、《天文訓》以“螾”釋“寅”。正月,昜(陽)氣動。註:句。去黃泉,欲上出,陰尚強也。註:杜注《左傳》曰:“地中之泉,故曰‘黃泉’。”陰上強,陽不能徑遂,如宀之屋於上,故從宀。象宀不達,髕寅於下也。註:髕寅,字之誤也。當作“濥濥”,或曰當作“螾螾”。宀象陰尚強,?(“𡩟”除去“宀”)象陽氣去黃泉欲上出。弋真切。註:十二部。凡寅之屬皆從寅。𡓵,古文𡩟。註:下從土,上象其形。康熙字典古文:𦦚、𡓵、㝙、𢁐、𡩪。《唐韻》:弋真切,《集韻》、《韻會》:夷真切,並音夤。《說文》:寅,𩪯也。本作𡩟。徐曰:𩪯,𢷤斥之意。正月陽氣上銳,而出閡於宀也。臼,所𢷤也,象形。今作寅,東方之辰,一曰孟陬。《前漢·律曆志》:引達於寅。《爾雅·釋天》: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又《玉篇》:演也,敬也,強也。《書·堯典》:寅賓出日。註:寅,敬也,以賓禮接之。出日,方出之日。蓋以春秋之旦,朝方出之日,而識其初出之景也。又《舜典》:汝作秩宗,夙夜惟寅。註:言蚤夜敬思其職也。又《皋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註:謂當同其寅畏,協其恭敬,使民彝物,則各得其正也。又《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並音夷。義同。○按:《說文》“寅”訓“𩪯也”,【夕部】“夤”訓“敬惕”。今諸書“寅”字兼“敬惕”義。“寅”、“夤”二字古疑通。《說文解字》中的“寅”字《康熙字典》中的“寅”字四庫全書本《說文解字》書影同文書局本《康熙字典》書影《說文解字注》中的“寅”字《說文解字注》中的“寅”字《說文解字注》書影字形書法字形對比“寅”字的字形對比(參考資料:)書寫演示“寅”字的書寫演示(參考資料:)各體書法隸書楷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行書草書音韻匯集字頭小韻韻目韻部韻母反切聲調聲母聲符上古音系寅姨脂寅寅寅真寅廣韻寅姨脂脂開以脂平聲以寅寅真真翼真平聲以中原音韻寅銀真文影陽平真文齊洪武正韻寅夷二支支延知平聲寅銀八真真魚巾平聲分韻撮要寅寅第八賓稟嬪畢賓陽平以(參考資料:)